东华大学:研培让非遗从传统走向新生-天天观速讯
(资料图片)
伴着虫鸣鸟叫的乐曲,踏着溪涧流水的鼓点,穿着五彩服装的“模特”们走在乡间小道、风霜古桥、千年村寨,举行了一场别具一格的非遗研培成果发布会。
发布会上进行展示的“模特”都是来自贵州省深山里的绣娘,她们刚刚完成了东华大学第九期“传统刺绣创意设计”非遗研修班的学习。除了学习创新设计,她们还完成了诸多理论知识的学习,并接受了品牌建构与短视频、直播方面的专业指导,最终以一系列凝聚着精湛技艺和精妙巧思的设计作品和文创新品作为成果和答卷。
“感谢东华大学,让我不再仅仅是个绣娘,还能够成为一个苗族的设计师。”来自贵州省台江县的苗族刺绣非遗传承人邰春花经过三个月的学习,运用锁绣工艺将雷山苗族地区的“人戏狮”的吉祥纹样进行简化线稿并提取放大,选取极具有地方标志性的四色绣线用于纹样配色,通过创新设计让传统走进生活。
作为“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首批定点研培高校,东华大学自2016年9月起已成功举办九期传统刺绣创意设计非遗传承人研培班。受疫情影响,第九期研修班首次使用线上的方式开课,学校根据以往教学经验重新设计了研培课程,制定了培养方案,研培师资包括15位专家组成的指导团队,同时学员与东华大学设计专业的学生一一结对,建立起了“非遗热线”。
“此次研修班20名学员中有七成来自贵州地区。这些非遗学员大多为民族服饰及刺绣工艺的从业者,年龄从23岁到49岁落差较大,受教育程度高低不等。”非遗教研中心教学指导张顺爱老师介绍,线上教学不仅在课程上增加了更前沿、更全面的内容,还设置了4位研培助理根据学员的不同情况和需求全程跟进、随时提供指导服务。
从课堂教学到动手实践,从静态展示到动态展演,从学术研讨到公益讲座,“非遗传承人+中外设计学专业大学生”的学习模式实现了多方位、多角度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和研究,为非遗传承人才培养添砖加瓦。
“传统刺绣创意设计”就是把精湛的非遗刺绣技艺,加上年轻学子的时尚设计、通过专业提取非遗核心元素,用于我们的生活日常。东华大学学生张玺明和非遗传承人费菲合作设计了作品《兰竹璨》,竹的坚贞向上、白玉兰的高洁优雅作为焕发勃勃生机的物化象征,提升了服装的整体立体感。
创新设计让植根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工艺获得新生。近年来,东华大学帮助学员用时尚语言讲述传统故事,非遗研培成果多次亮相国际时尚舞台,走入进博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培优秀成果展等,彰显文化自信。
来自贵州六盘水的非遗传人韦厚珍曾先后两次赴东华大学参加非遗研修班。通过学习与交流,韦厚珍在产品的颜色、搭配和创新上收获颇多。回到家乡,韦厚珍走进学校免费传授布依族传统手工艺,把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传承给后人,在孩子们小小的心灵上播下了美好的种子。她还将学到的知识传授给了当地农民合作社的绣娘们,提升了大家的技艺和理念,还带动周边900多人增收。2019年,她带着4套民族服饰参加了中国国际时装周,把传统的民族技艺从深山带向世界。(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任朝霞 通讯员 王宇)
在乡间小道上举行的非遗研培成果发布会。学校供图
标签: 东华大学研培让非遗从传统走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