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应用研究经验分析
[摘 要]随着国家对高校发展的重视,投入了大量资源与资金,高校教学规模也在不断拓展。本文结合高校实际发展现状,提出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措施,继而明确应用方式,提高高校预算管理水平,助力其良性运转。
(资料图)
[关键词]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经验分析
高校在高速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不断突显,高校各项收支及资金使用,均需要采取针对性管控措施,确保资金收支更加规范,实现资金合理利用,发挥应有的效益。由于高校自身的特殊性,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相对复杂,在工作落实环节,需要保证每一项资金均能够得到有效管控,合理使用资金,推动管理工作不断创新及优化。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可将预算管理作为出发点与落实点,通过制定预算目标及方案的方式,强化对不同环节的监督与管理,确保资源合理使用。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中,也需要构建完善的保障措施,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科学绩效评价方式,不断强化预算管理工作。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作用及原则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预算管理的促进作用。高校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时,预算绩效评价指标的重要性不断突显,完善评价指标不仅能够将预算与绩效相融合,通过分析指标是否完成的方式,能够掌握预算管理工作开展质量。高校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中,结合自身实际发展现状及需求,构建出完善的预算绩效指标体系是提高预算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措施。一方面,从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情况来看,依据预算管理相关内容,合理设置考核指标,完善指标构建。该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使预算管理工作更加具体。在原有预算管理工作中,其工作内容及工作效果难以被量化,通过相应指标体系的构建能够有效量化预算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将预算管理与绩效充分融合,继而对相关人员进行监督与约束,调动其积极性,积极参与到预算管理工作中,保证预算管理实施效果。由此可见,高校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中,建立健全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不仅能够保证预算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同时还能够提高高校整体管理水平。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高校在日常管理中,为推动预算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则需要从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着手,不断完善指标体系,为预算管理工作奠定基础。预算绩效指标体系构建是一项复杂性工作,涉及内容较多,对专业性要求较高,因此为保证构建质量,在构建过程中应始终遵循相应原则。首先,高校在指标体系构建环节应体现科学性原则。在选择指标时,各项指标应具有科学性,符合高校预算管理实际情况,同时还需要反映预算管理工作的各项内容。其次,高校在指标选择中应具备整体性原则。各项指标之间应具有密切关联性,通过指标间的相互管理,从而对高校预算管理工作展开全方位评价,便于高校掌握预算工作开展质量,评价事项紧密相关。再次,应具备可行性原则。所选择的指标应符合实际工作情况,严格禁止违背实际工作需求的指标体系。在实践工作中,能够获取具体数据,实现对预算管理工作的充分量化。最后,应体现动态性原则。各项指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结合高校预算管理工作实施情况,及时对相应指标进行调整,提高预算管理效率及水平。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需要通过设定高层评价指标、拆解高等指标等方法进行评定。
1.设定高层评价指标
高校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时,通常会围绕具体目标实施,在这一总体目标引导下,高校在落实预算管理工作时,应从管理业务、财务实际与社会绩效三个层面出发。高校在落实指标构建工作时,也可围绕这三方面内容,将其作为高层指标,分析不同高层指标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的具体权重。首先为业务指标,在该指标下,主要指代的内容为预算管理中涉及的相关业务,需要明确的是,业务活动质量对预算管理工作产生了直接影响,因而在整体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中应占据较大权重,在设计中,可将其权重设置为60%。其次分析财务情况,高校财务状况也是预算管理效果的重要表现之一,因此在权重设置时,应给予相应比重,权重设置可控制在20% 30%之间。最后为社会绩效,社会绩效指标分析,是预算管理中社会效益的重要体现。由于高校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时,重点内容为财务管理,因而可将社会绩效的权重设置在10%。通过明确三项高层指标的权重问题,提高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与完善性,真实展现高校预算管理工作实施效果。
2.拆解高层指标,二级指标的科学确定
在预算绩效评价指标构建中,高层指标仅作为整个指标体系的外部框架,为提高各项指标的合理性,则需要通过搜集相应数据信息,从高层指标出发,结合高校实际工作需求,进一步探寻能够反映其预算执行情况及实施效果的二级指标,并将二级指标与高层指标相融合,构建出十分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高层指标进行拆解,明确二级指标,在这一过程中为保证二级指标的合理拆分,仍需要遵循动态性、科学性及可行性原则。
业务绩效二级指标构建。业务绩效为高层指标,拆分二级指标时,在构建过程中可以高校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及学生工作为主。在不同指标权重设置时,教学工作的权重为40%,科研工作与学生工作权重均为30%。在明确指标权重后,需要选择多个观测点,对二级指标进行观测,通过这一方式,能够为评价工作提供充足且准确的数据信息,保证评价的准确性。从具体工作层面探究,高校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及学生工作的观测点应合理选择。首先对于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二级指标下,其观测点具有多样性特征,同时涵盖了多项内容,与高校建设情况、师资队伍建设等相关。其次在科研工作二级指标下,观测点应为学术成果及科研成果等内容。最后为学生工作,其观测点主要为新生实际录取情况、毕业证获取率及学位证获取率等。通过明确二级指标的观测点,继而应结合实际情况,科学设置不同观测点的权重。
财务绩效二级指标构建。通过确定财务绩效指标分析,不仅能够明确高校预算管理工作开展现状,还可从财务工作出发,设置相应指标,如财务管理状况、预算执行及高校偿债能力等指标,提高预算绩效评价指标的科学性与完善性。针对财务绩效下的二级指标,也需要选择相应观测点,提高指标的科学性。在财务管理指标下,财务管理是高校的管理重点,应具备较高权重。在设置时,可设置为30%,观测点可选择两方面内容,分别为管理制度与制度实际执行。在预算执行指标权重设置时,由于在整个预算管理中具重要作用,因而权重应当为30%,其观测点主要为支出预算完成情况等。事业支出占比较少,也会对权重产生影响,可设置为20%,观测点主要为各项公共支出与教育支出等。在偿债能力指标下,可将高校资产负债情况作为观测点。
社会绩效二级指标构建。在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完善中,社会绩效作为一项重要指标,为确保指标的完善性,应积极设置二级指标。在二级指标设置过程中,可依据学校在社会中所产生的实际效益、毕业生就业情况及捐赠收入等情况合理设置。二级指标的权重设置,应结合学校对各方面工作的实际侧重合理确定。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应用
高校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时,为对预算管理实施效果展开评价,构建了较为完善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当这一指标体系构建完成后,需要将指标体系应用在实际工作中,才能够从根本上发挥其作用与效益,合理评价预算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在指标体系应用环节,可将以下几方面作为着手点。
在财务方面的应用。现阶段,高校数量逐渐增多,在无形中加剧了竞争压力。一些高校为了提高内部竞争力,会通过扩大办学规模的方式,吸引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往往需要投入大量资金,高校建设过程中的资金速动比率在不断降低,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利于高校日常运转。为实现对高校内部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与管理,则需要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构建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标体系构建中,针对高校财务方面内容,其关键指标主要为高校资产负债率、结余收益率及收入支出比率等。其中,资产负债率主要指的是高校实际负债在总资产中的比例,通过该项指标,能够充分展现出高校的债务偿还能力,通过分析这一指标,合理控制负债,避免出现债台高筑,无法偿还等问题。若高校资产负债率较高,则表明其偿债能力低下,加剧财务风险发生几率,债权人的权益难以保障。结余收益率主要指的是在总收入中事业结余所占的比例,是高校期末净资产的重要组成。收入支出比率则是在高校总支出中实际收入所占比例,通过针对该指标进行分析,则能够体现出高校财务运营能力。一旦收入支出比例超出1后,则表明高校财务运营能力良好。若收入比例低于1,则表明高校内部资金运转出现问题,存在潜在财务风险问题。
在客户方面的应用。在高校运营中,教育工作的本质是提供具体服务,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是高校主要的客户群体,高校科研水平是衡量教学成果的重要方式。在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应重视学生毕业率、生均资源占比与生均教育成本指标,通过对这部分指标的分析,做好客户维护工作。其中,毕业生的就业率主要指的是高校当年毕业生就业人数在实际毕业人数中的占比情况,通过这一指标,能够展现出高校毕业生的实际就业情况,还能够体现毕业生对社会的适应情况,将这部分内容作为基础,进一步检验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是否科学与完善。通过分析生源占比指标,对高校实验室、操场及图书馆面积等分析,从而体现出高校的实际办学投入情况。生均教育成本则能够体现出高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单一学生所花费的成本,通过分析具体资金投入情况,能够有效衡量出高校教学业绩。
在内部流程方面的应用。高校的日常运行较为复杂,往往会涉及多项内容,如教学工作、管理工作及科研工作等。在预算绩效评价指标构建中,与高校运营相关的指标主要有三种,分别为科研发展指标、人员经费支出指标与教师科研经费指标。不同指标往往能够展现出不同内容,如通过分析教师科研经费指标,将能够体现出高校服务、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需要明确的是,教学质量与各项指标具有紧密关联性,若教学质量较高,则指标数值也相对较高。人员经费支出指标指的是人员经费支出在高校总支出中的比例,通过人员经费支出指标,则能够充分体现出高校内部各项支出是否合理。若人员经费支出指标较低,则经费使用效益相对较高。科研发展指标中包含了两方面内容,分别为学术资源与学术成果指标,通过对这两种指标展开深入研究,能够展现出高校当前的科研数量及质量。
在学习成长方面的应用。高校在发展与运营过程中,学习成长是一项重要内容,对高校发展质量产生了直接影响,高校应重视该内容。在指标体系完善中,通过构建完善的学习维度指标,展现学习成长工作质量,在这一指标下,通常涵盖了学科建设指标、教师培训费用等。在指标分析中,其中学科建设指标主要涵盖重点学科建设指标与新增项目的增长率。重点学科建设指标指的是重点学科在总学科中的所占比例,新增项目增长率则为新增科研项目在项目整体中的占比情况。将该项指标为基础,通过指标分析与研究,便于掌握高校当前的科研项目研究方向,还能够了解高校重点学科的实际建设现状。对教师培训费用研究与分析,能够体现出高校对教师发展的重视及培训投入情况。
高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在日常发展过程中为提高预算管理质量,应重视并开展预算绩效评价指标构建工作。在这一体系下,合理确定不同指标,推动指标体系在不同工作环节中的充分应用,有效判断不同工作的投入情况及开展质量,可以带动高校进一步发展。
【作者:刘英姿,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原载2022年第2期《中国高等教育》